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,在安平建造了臺灣的第一座城堡「熱蘭遮城」,也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。
安平古堡到底我來過幾次,已經不可計算,每一次還是百看不厭,是一個充滿無數驚奇的地方。
西元1661年,鄭成功驅離荷蘭人後,將此地改名為安平,故熱蘭遮城也稱為「王城」或「臺灣城」,
是臺灣最早的一座城池,俗稱安平古堡,一個地方總是有許多美麗的傳說,就是有故事性才引人入勝。
古蹟是一部訴說人類文化傳承、社會演變與民族精神的奮鬥歷史,古蹟的保存與維護是絕對有其正面的價值。
緬懷先人的過往,督促自己往前的腳步要謹慎,要努力傳承為後人創造一顆足夠讓子子孫孫能夠乘涼的大樹。
這裡有一座鄭成功雕像,台灣人乃將鄭成功當成共同開拓台灣的始祖,於是稱呼鄭成功為「開台聖王」,
進而奉為神明來崇拜,台灣總共有63座開台聖王廟,台南市的「延平郡王祠」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。
鄭成功統率的軍隊在台南鹿耳門登陸,圍困荷蘭人九個月之後,逼迫其離開殖民統治達38年之久的台灣,
鄭成功在台灣已變成神聖化的歷史人物,在台時間雖短,卻留下極多的故事,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傳說。
在台灣歷史上,
鄭成功是第一個建立漢人政權的領袖。雖然他來台灣短短不到半年即生病去世,
鄭氏政權亦不過是二十幾年,但鄭成功並不因政治上的失敗而被納入流寇之輩。
相反的,在台灣的民間傳說裡,他的一舉一動、為人處世都被描繪成聖蹟,
供奉鄭成功的廟宇遍佈台灣,台灣人已將鄭成功當成共同開拓台灣的始祖。
他吃過的魚叫國聖魚,草屯有草鞋墩,台中大甲鎮的鐵砧山上有劍井,南投有國姓鄉,
鶯歌有鶯歌石,三峽有鳶山,基隆有仙洞,神化了的歷史人物各地的傳說總是不間斷。
台灣人於是將鄭成功當成共同開拓台灣的始祖,於是稱呼鄭成功為「開台聖王」,
台灣總共有63座開台聖王廟,台南市的「延平郡王祠」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。
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被列為古蹟,為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,及台南市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。
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暸望臺,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,但事實上只是建於日治時期的建築物,並不是屬於古蹟。
安平古堡留在遊客印象中的白色瞭望台是日據時期所建,由荷蘭人建築的『熱蘭遮城』,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,
如今只剩一堵老榕盤據、厚實而班駁的城牆,這才是安平古堡列名的一級古蹟。
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,黃昏時與落日相煇映,景色優美,「安平夕照」1953年獲台灣省政府選為台灣八景之一。
這裡的鳳凰花也是每一次進來很吸引眼球的,只是這一次沒有遇上花開時節,
但是氣候也沒有那麼暑氣逼人,感覺遊玩起來更是舒適宜人,可以盡情拍照。
目前保有明清遺跡為南璧古井及外城南壁,高三丈餘,
以糯米、糖漿、蚵殼灰三合土砌磚而成,也就是一般人所俗稱的糯米牆。
紀念館邊殘存七十多公尺長的城牆殘壁依然屹立,老榕攀爬紅磚班駁,
是300餘年來僅存的歷史遺跡,訴說著曾經過往的滄桑。